连接池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数据库初始连接池和最大连接池)

发布人: hao333 浏览: 4389 2023-07-06 03:30:42

连接池连接池最大连接数,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连接池的知识,也解释一下连接池的最大连接数。如果你碰巧解决了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这个网站,现在就开始!

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它的作用是什么?1.基本概念和原则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低效管理。我们知道对于共享资源有一个著名的设计模式:资源池。

这种模式只是为了解决资源的频繁分配?发布导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缓冲池”。预先将一定数量的连接放入缓冲池中,

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用完后放回原处。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连接池中的最大连接数来防止系统无休止地连接到数据库。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池管理机制来监控数据库连接的数量?用于系统开发?测试和性能调整提供依据。

2、服务器自己的连接池

JDBC API中没有连接池方法。一些大型WEB应用服务器,如BEA的WebLogic和IBM的WebSphere,提供了连接池机制,但它们必须有自己的第三方特殊类方法来支持连接池的使用。

连接池的关键问题分析

1.并发问题

为了使连接管理服务具有最大的通用性,我们必须考虑多线程环境,即并发性。这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因为Java语言本身提供了对并发管理的支持,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保证线程同步。

使用方法是直接在类方法前面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比如:

public synchronized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2.多数据库服务器和多用户

对于大型企业应用程序,经常需要同时连接不同的数据库(比如连接Oracle和Sybase)。如何连接不同的数据库?我们的策略是设计一个符合单例模式的连接池管理类,

创建连接池管理类的唯一实例时读取一个资源文件,其中存储了多个数据库的url地址()?用户名()?秘密代码()等信息。如tx . URL=172 . 21 . 15 . 123:5000/tx _ it,

tx.user=yang,tx.password=yang321 .根据资源文件提供的信息,创建连接池类的多个实例,每个实例都是一个特定数据库的连接池。连接池管理类实例为每个连接池实例取一个名称,

用不同的名称管理不同的连接池。

对于同一个数据库有多个用户使用不同的名称和密码访问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资源文件处理,即在资源文件中设置多个具有相同url地址,但具有不同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3、事务处理

我们知道,事务具有原子性,此时要求对数据库的操作符合“ALL-ALL-NOTHING”原则,即对于一组SQL语句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在Java语言中,Connection类本身提供了对事务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置Connection的AutoCommit属性为false,然后显式的调用commit或rollback方法来实现。

但要高效的进行Connection复用,就必须提供相应的事务支持机制。可采用每一个事务独占一个连接来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事务管理的复杂性。

4、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

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分配与释放,可以提高连接的复用度,从而降低建立新连接的开销,同时还可以加快用户的访问速度。

对于连接的管理可使用空闲池。即把已经创建但尚未分配出去的连接按创建时间存放到一个空闲池中。每当用户请求一个连接时,系统首先检查空闲池内有没有空闲连接。

如果有就把建立时间最长(通过容器的顺序存放实现)的那个连接分配给他(实际是先做连接是否有效的判断,如果可用就分配给用户,如不可用就把这个连接从空闲池删掉,

重新检测空闲池是否还有连接);如果没有则检查当前所开连接池是否达到连接池所允许的最大连接数(maxConn),如果没有达到,就新建一个连接,如果已经达到,就等待一定的时间(timeout)。

如果在等待的时间内有连接被释放出来就可以把这个连接分配给等待的用户,如果等待时间超过预定时间timeout,则返回空值(null)。系统对已经分配出去正在使用的连接只做计数,

当使用完后再返还给空闲池。对于空闲连接的状态,可开辟专门的线程定时检测,这样会花费一定的系统开销,但可以保证较快的响应速度。也可采取不开辟专门线程,只是在分配前检测的方法。

5、连接池的配置与维护

连接池中到底应该放置多少连接,才能使系统的性能最佳?系统可采取设置最小连接数(minConn)和最大连接数(maxConn)来控制连接池中的连接。最小连接数是系统启动时连接池所创建的连接数。

如果创建过多,则系统启动就慢,但创建后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很快;如果创建过少,则系统启动的很快,响应起来却慢。这样,可以在开发时,设置较小的最小连接数,开发起来会快,而在系统实际使用时设置较大的,

因为这样对访问客户来说速度会快些。最大连接数是连接池中允许连接的最大数目,具体设置多少,要看系统的访问量,可通过反复测试,找到最佳点。

如何确保连接池中的最小连接数呢?有动态和静态两种策略。动态即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连接池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连接数量小于最小连接数,则补充相应数量的新连接,以保证连接池的正常运转。

静态是发现空闲连接不够时再去检查。

2、连接池实现下面给出连接池类和连接池管理类的主要属性及所要实现的基本接口: public class DBConnectionPool implements TimerListener{ private int checkedOut;//已被分配出去的连接数private ArrayList freeConnections=new ArrayList();//容器,

httpclient连接池使用及简单分析连接池是为了复用连接而存在的,就像线程池一样,创建了的线程在执行完成任务后不销毁,而是放入池中待命,以便执行下次任务的时候可以直接从池中取出线程执行,

而不是先创建线程再执行,省去了创建线程带来的开销和时间。http连接也是一样的思路,http1.1支持了keep-alive ,我们再对同一个网址进行请求的时候,就可以不用每次都建立连接;

我们都知道,http建立连接的过程是比较繁琐的,要经历3次握手和4次挥手,那么省去这个建立连接的过程在高并发的时候就会比较的有必要;同时,类似线程池,总有一个最大的线程数,和线程失效时间,

因为在任务空闲的时候,这些空闲线程占用系统资源,所以我们要释放空闲时间长的线程。同样对于http连接,使用的是tcp的长连接,但是长连接的持有是非常耗资源的,特别是对于服务端,链接数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同样需要释放一定时间空闲的连接;

对自己的系统有正确的预估:

httpclient给我们提供了PoolingHttpClientConnectionManager 这个类帮助我们来管理连接(版本4.5及以上)。在我们使用httpclient的时候,

如果配置了这个连接管理,那么就会通过这个来按host管理连接;

还是一样,最简单的用法先来一个使用单例的:

这样每次要使用http请求的时候,从这个工具中获取客户端来使用

为什么要使用单例呢?其实直接HttpClients.custom().setDefaultRequestConfig(requestConfig).build(); 同样也是使用了连接池的,

可以看build中的源码,没有设置manager的时候默认有一个。既然要管理连接池,那么这个管理器就只能有一个,不然管理就乱了,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时候,

只需要要一个CloseableHttpClient ,这个client配置一个连接池的管理,每次使用都去找他才能达到连接管理的目的,否则这样写:

每次使用的时候都新建一个客户端,每个客户端是独立的,这样的话每次使用都完全是从头来一次。就好像使用线程池的时候,每次都是一个新的ExecutorService。

的确我见过人家配置了一堆的东西:

对于第三点,当我看到人家自己实现的定时检测任务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成熟的框架,人家不知至于想不到这点,那么就去看看它到底有没有做这件事。果然,框架的确考虑到了,但是这个默认没有开启,

先看源码:在类 HttpClientBuilder 中

可以看到,在evictExpiredConnections 或者 evictIdleConnections 其中一个属性是true的时候,就会开启定时检测关闭连接的任务,

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来开启它:

关于这些东西的使用,官方文档也有描述,但是描述的时候,他不会和你解释为什么,所以有的时候,看看源码就能理解它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httpclient的配置可不止这些,

如果使用的话可以先看看它有没有帮我们实现,没有的话再去自己做;

长链接、短链接与连接池 在了解连接池之前,我们需要对长、短链接建立初步认识。我们都知道,网络通信大部分都是基于 TCP/IP 协议,数据传输之前,双方通过“ 三次握手 ”建立连接,

当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又通过“ 四次挥手 ”释放连接,以下是“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示意图: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示意图:

四次挥手释放连接示意图:

长、短连接是相对通信时间而言的。长连接相对短连接而言,多了一个 保持连接 的过程,可以在一个连接上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在连接保持期间,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需要双方发链路检测包。

短连接的操作步骤是: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关闭连接…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关闭连接

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请求,server接到请求,然后双方建立连接。client向server发送消息,server回应client,然后一次请求就完成了。

这时候双方任意都可以发起close操作,不过一般都是client先发起close操作。上述可知,短连接一般只会在client/server间传递一次请求操作。

短连接的优点是:管理起来比较简单,存在的连接都是有用的连接,不需要额外的控制手段。

长连接的操作步骤是: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保持连接)…数据传输——关闭连接

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server接受client连接,双方建立连接,client与server完成一次请求后,它们之间的连接并不会主动关闭,后续的读写操作会继续使用这个连接。

TCP长连接保持的两种办法:

自定义心跳消息头.一般客户端主动发送到服务端,服务器接收后进行回应(也可以不回应),以便能够侦测连接是否异常断开。

通过设置TCP keepalive的属性,并设置发送底层心跳包的时间间隔。TCP keepalive是在底层定时发送心跳报文,服务器端接收到底层的心跳报文直接丢弃,不关心其内容。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在HTTP/1.0中默认使用短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浏览器就会重新建立一个HTTP会话。

而从HTTP/1.1起,默认使用长连接,用以保持连接特性,使用长连接的HTTP协议,会在响应头加入这行代码:

在使用长连接的情况下,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时,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中设定这个时间。实现长连接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支持长连接。

HTTP协议的长连接和短连接,实质上是TCP协议的长连接和短连接。

基于TCP/IP协议,我们可以知道,频繁的连接创建和销毁都需要消耗资源,而连接池是将已经创建好的连接保存在池中,当有请求来时,直接使用已经创建好的连接进行访问,这样省略了创建连接和销毁连接的过程。

这样性能上得到了提高。

以数据库连接池为例,基本原理如下:

连接池技术带来的好处:

由于连接得到重用,避免了频繁创建、释放连接引起的大量性能开销。在减少系统消耗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增进了系统运行环境的平稳性(减少内存碎片以及临时进程/线程的数量)。

连接池在初始化过程中,往往已经创建了若干连接置于池中备用。此时连接的初始化工作均已完成。对于业务请求处理而言,直接利用现有可用连接,避免了连接初始化和释放过程的时间开销,

从而缩减了系统整体响应时间。

在较为完备的连接池实现中,可根据预先的连接占用超时设定,强制收回被占用连接。从而避免了常规连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泄漏。

以PHP开发为例,基于PHP-FPM机制实现的Web服务,并不容易实现连接池,而常驻内存的开发框架,例如workerman、swoole 则可以简单实现连接池功能。

PHP-FPM机制下的连接池需要借助第三方Proxy实现,例如:

数据库初始连接池和最大连接池关于连接池和连接池最大连接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连接池连接池最大连接数,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连接池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