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市民差点失去了公交车

发布人: hao333 浏览: 6087 2023-05-29 00:09:44

河南商丘市民差点失去了公交车,为什么?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河南商丘市民差一点没有了公交车的内容,为大家答疑解惑。

河南商丘市民差点失去了公交车

河南商丘市民差点失去了公交车

河南商丘市公交公司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2月23日上午,该公司发布通告,说公司亏损十分严重,经营异常困难,“无法承担老百姓出行的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拟于3月1日暂停市区公交线路。当天下午,该公司又发布新通告,表示确保公交不停运。对此,有人批判说,这一切都是民企的错。

商丘市公交公司态度前后大转折,直接原因是市里收到公司发出的“信号”。商丘市政府发布了情况说明,说公交公司是由2006年改制的民营公司,市财政一直按约定予以补贴。受疫情影响,该公司经营确实遇到困难,市政府工作组已进驻,将查明情况,进一步纾困解难,确保市区公共交通正常运营。

对比公交公司和市政府的解释,可以看出明显的矛盾。公交公司提到的经营困难的原因,确实包括疫情的影响,但同时他们也将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和财政补贴的缺失作为两大变数。市政府的声明中披露,财政一直按照​​合同给予补贴。市政府无异于否认市公交公司停业的原因,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最早的停工公告一出,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财政没钱,导致政府补贴不足,导致公交公司全体员工5个月没有领到工资。按照这个逻辑,让人觉得无话可说。疫情对土地财政造成影响,进而表现为财政支出疲软。如果是这个原因,停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巴士公司无可厚非,政府也有难处。

今年1月28日,商丘市和全省联合启动第七期“三个一批”工程建设活动,132个总投资1667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虽然创业项目可能包括各种资金来源,并非全是金融投资,但也无法得出商丘财务已经见底的结论。因此,金融稀缺与公交停运之间的因果关系似乎很难建立。

一方面基建项目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也有公交公司发不出工资。因此,将商丘停公交归咎于“地方没钱”未免太简单了。商丘市政府发布公告称不欠钱后,舆论开始逆转,转而指责市公交公司是民营企业。如果是国有企业,就不必停业,或者用停业来“威胁”。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市场,但同样没有说服力。

实际上对公共交通这一块来说,无论是国有还是私营,大头都是靠补贴来生存,公司的所有制性质与公交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商丘这样一个公交存在感很低、载客量很少的三四线城市。当然,国营的兴许为了“面子”,尽可能哑忍到底,很难像商丘市公交公司这样搞突然“袭击”,公开亮明矛盾。

对于市公交公司的“发难”,商丘市交通局事先并不知情(当然也可能默契地假装不知情),看到媒体报道后才动起来。公交公司很聪明地将风波在短时间内搞得全国皆知,市政府承诺“进一步帮扶”之后,企业迅速掉转立场,一边道歉一边说不搞事了。企业摆明了是拿民生与政府博弈。

那值得追问的是,公交企业忍耐了5个月,然后攒够了“受害者”资格,再来与政府博弈的目的是什么?要求补贴当然是明面上的,可台上台下要争取的实质上不只是钱,而是财政支出的优先级。如果是国企,这个优先级有保障,但作为私企来说,要获得这个优先级,可能就得需要冒险争取,不走寻常路。

谁也不否认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但这个影响体现在财政支出的优先次序上是很有不同的。公交公司没钱发工资已经5个月了,但没听说过当地吃财政饭的人停了5个月工资,是吧?而且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商丘仍在投入基础项目,说明缺乏硬约束的财政支出,民生这块的优先级被打乱,公交公司当然吃不消。

公交企业与政府亮明了博弈动作,政府也承诺了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疑问是:钱的问题能解决吗?当然可以,而且财政支出略加调整支出方向即可满足。更值得追问的反倒是这个问题:今后的财政补贴会充足到确保不发生“停运”风波吗?可能性也很大,毕竟公交企业突然发难,对预算支出实现了负反馈调节。

因此,在商丘公交公司停运风波中区分国有和私企是没有意义的,私营公司不是这一切的源头,财政支出能否以民生为重,稳定地维持民生项目的优先等级才是关键。而且,这跟地方有没有钱也关系不是特别大。商丘这事只能说财政优先级被扭曲引爆了风波,至于风波能纠偏多少、多久,还可以继续观察。

以上就是关于“河南商丘市民差点失去了公交车”的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